• 题目:CGM 第179期:生姜染色体水平基因组及其特有成份姜辣素的合成途径
  • 时间:美国中部时间 2021年8月25日(星期三)7AM(北京时间8月25日9PM)
  • 地点:Tecent and Bilibili live stream
  • 主讲人:李洪雷,男,博士,教授/研究员,重庆市“巴渝学者特聘教授”,重庆园艺学会理事。硕士研究生导师。2014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;2014-2017年,在深圳仙湖植物园&华南农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;2017年至今任职于重庆文理学院。主要研究方向为系统发育与进化基因组学。主持主研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4项,编写专著3部,先后在Nature, Hortic Res, J Syst Evol等期刊发表论文19篇。选育生姜新品种2个,牵头获批第一批重庆市种质资源保护单位(生姜)。获评2019年重庆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,2019-2020年度重庆市青年岗位能手。

中文摘要

生姜是世界性药食同源辛香蔬菜之一,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。中国生姜栽培面积、产量和出口量均居全球第一位。长江中上游生姜总面积226万亩,占全国49.7%,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优选产业。姜辣素是生姜特有的呈味物质,也是生姜多种功能活性的主要功能因子,在调味品、化妆品和医疗保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。然而,长久以来生姜基因组信息的缺乏,限制了我们对姜辣素合成调控机理的理解,导致生姜分子育种发展缓慢。 本研究破解了西南地区主栽品种竹根姜的基因组,利用短读长(369.51 Gb),长读长PacBio(285.81 Gb)及Hi-C(563.16 Gb)策略组装出竹根姜两套单倍型高质量基因组,单倍型的基因组大小分别为1.53 Gb (contig N50: 4.68 M) 和1.51 Gb (contig N50:5.28 M),98.11%的序列锚定到22条染色体(图1)。PacBio 读长在2个单倍型的overlap分别为 97.95%和98.1%,显示了分型的准确性。两套单倍型的Ka/Ks分析揭示生姜驯化历史过程中经历了相似的选择压力。通过等位基因分析,总共55,635个基因(占所有基因的72%)在两个单倍型中具有同源性。生姜17,226对等位基因中,11.9%在转录水平表现出染色体偏好性(图2)。该研究发现生姜基因组杂合度3.6%,是目前已报道杂合度最高的植物基因组。重复序列高,其中长末端片段重复(long terminal repeats,LTRs)占61.06%,可能是导致其基因组大、杂合度高的主要原因,同时也是生姜基因组进化的主要驱动力。 通过整合基因组、转录组和代谢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,该研究构建了生姜特有成分姜辣素的合成通路,筛选出12个参与姜辣素合成的关键酶家族(PAL, C4H, 4CL, CST, C3′H, C3OMT, CCOMT, CSE, PKS, AOR, DHN, 和DHT),鉴定出38个可能调控姜辣素合成的重要转录因子家族,并绘制出姜辣素合成的分子调控网络。

参考文献

Li, HL., Wu, L., Dong, Z. et al. Haplotype-resolved genome of diploid ginger (Zingiber officinale) and its unique gingerol biosynthetic pathway. Hortic Res 8, 189 (2021). https://doi.org/10.1038/s41438-021-00627-7

YouTube

Bilibili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